2024年12月15日,和谐医疗2024医学影像诊断与技术临床应用学术会议——基层医疗医学影像诊断与技术培训班,在太原市和谐大厦召开。精准医疗,影像先行,精准影像,技术先行,本次大会聚焦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进展,探讨影像技术在临床的规范应用,邀请了省内外多位放射界大咖现场授课,吸引了近百位影像医师到场学习,超1400人次在线上观看直播,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。

武志峰教授、史丽燕会长、王雅萍主任,在开幕式上强调了影像学在精准医疗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,并对和谐医疗影像中心的“双签字”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融合:大咖集聚,共筑医学影像新高度
从X线到CT、增强CT、核磁、PET-CT等融合成像手段,从普通二维影像到三维立体成像,从单纯的“解剖显示”到现在的“功能成像”……影像学技术迅猛发展,影像的作用更加靠前、更加深入、更加多维、更加强大,也更加精准,为诊疗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解放军总医院(301医院)杨立教授,武志峰、王新文、应逸凤、郑玄中、宋晓丽等三甲医院的权威放射学专家,以及梁钰婷博士,对最新的影像诊断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分享,展示了CT、冠状动脉CT、核磁等各类影像学技术,在血管、肺结节、髋骨肿瘤、中肠旋转不良等各类疾病中的应用及价值,更结合临床实际案例,对各种疑难病例的影像诊断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明确了如何融合各类前沿影像技术,使其相辅相成,形成合力,更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,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为精准、高效、全面的支持。
创新:技术尖端,开拓医学影像新路径
“AI可以辅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识别及定性、定量,AI辅助下的临床和影像学信息的整合,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诊疗的强大工具”;“肺结节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体重现病灶的形态,及病灶和周围肺组织的关系,为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、定性提供丰富的信息”;“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是冠心病的首选检查方法,并且能对冠状动脉钙化(CAC)进行进行定量测定,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”……

杨立教授、武志峰教授、王新文教授、应逸凤教授介绍了一系列前沿的尖端影像技术,进一步提升了影像诊断的效率和精度,为肺癌、冠心病、心梗的早期发现与个性化治疗开辟了新路径,这些创新为医学影像领域带来了更多可能,推动了精准医疗的进步,也为参会学员指明了未来需要关注、研究和实践的方向。
传承:经验接力,点亮医学影像新未来

在疑难病例讨论环节,和谐医疗影像中心医师、山西医科大学在读博士梁钰婷,与自己的老师应逸凤教授一起做了精彩分享,她通过一例罕见病例——上皮样肉瘤的临床表现、组织病理表现、和ES影像学表现等,进行了详细、全面的分析和诊断,并对相关的鉴别诊断分别进行了剖析,反映了一个完整的临床思维的分析过程,同时也展示了和谐医疗青年放射医师的风采。

据应逸凤教授介绍,和谐医疗一直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,影像中心今年新入职人员都是研究生和博士学历,这些年轻的高学历人才为影像中心注入了新鲜血液,这种新老结合、经验接力的人才发展模式,使得影像中心在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,焕发出了新的活力。前有开拓者勇敢探索、传承奉献,后有追光者不断创新、勇于求变。本次培训同样搭建了一个技术经验交流、传承与合作的平台,携手同行,推动放射医学的发展。
规范:精准双签,护航医学影像新征程
“医学影像学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满足巨大的需求,必须以患者为中心、以新兴技术为载体,以规范的制度为保障,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,最大限度地发挥医学影像的价值”,应逸凤教授在讲解冠状动脉CTA的报告书写时,特别强调了医疗影像质量控制和规范检查检验、报告书写的重要性。

应逸凤教授介绍说,和谐医疗影像中心坚持“双签字”制度,在诊断医师初步诊断后,由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及教授进行抽片、严谨审核并最终出具报告,力争将误诊漏诊降低到最低程度,从而保证了报告的质量。“我们的每一个结论,都可能关系着疾病的诊断、治疗的选择、甚至是病情的预后,这种责任让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或差错。”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,得到了众多参会者的认可与点赞,为医学影像领域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。

萤火微光、愿为其芒;微光汇聚、灿如星海,本次会议虽已落幕,但是学习永无止境,期待每一位影像人以本次培训为契机,掌握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知识和临床应用技能,提高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,助力患者早筛早诊早治,共创医学影像事业的美好未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