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从2年前开始就出现了大便带血,以为只是痔疮,就没有重视,之后做了一次肠镜检查发现了息肉,因为当时息肉比较小,也没有任何症状,他就把定期复查的医嘱抛在了脑后。结果2年后再次出现了便血症状,做检查时发现已经癌变。

据和谐医疗消化内科专家王琦主任介绍,在门诊中患者对于肠息肉的态度常常处在两个极端:一种是完全不管它的存在,另一种是非常的紧张焦虑,把息肉与肿瘤划上了等号,那么,什么样的肠息肉容易癌变?检查出肠息肉就要切除吗?
结肠癌多数是“息肉”变身
肠息肉的“家族成员”很多,但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是一样的,不同类型的息肉病理区别很大,发展过程也不相同。据王琦主任介绍,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种。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、炎症性息肉等,良性居多,而腺瘤性息肉、锯齿状病变、遗传性肠息肉综合征均为肿瘤性息肉,属于“悄悄恶变”型,其中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、管状-绒毛状腺瘤(混合型腺瘤)、绒毛状腺瘤等,癌变率也是依次递增,随着息肉的增大,数目的增加,癌变概率也会迅速增大,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。

很多患者查出息肉会很着急,但其实从肠息肉到肠癌并非一朝一夕,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:增生→腺瘤样息肉→重度不典型增生(癌前病变)→肠癌,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,可能需要5-15年的时间,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性和遗传体质不相同,部分患者会很快,可小于五年,有的患者则很慢,可长达20-30年。
“虽然肠息肉生长速度比较缓慢,而且只有约5%的腺瘤性息肉会恶变成癌,但85%~90%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成,所以不论大小都建议进行病理检查,以明确其性质便于后期的诊疗决策”,王琦主任说道。
切了息肉,为啥还要定期做肠镜
“不管哪种肠息肉,不是切了就一劳永逸了,切除后均可能再发、复发,结直肠的其他部位也可能长出不同类的新息肉。“王琦主任指出,息肉手术后不复查,就无法及时知晓息肉复发,结果错失阻断癌变的良机。
另一方面,肠癌不止是从各种腺瘤性息肉演变过来的,还有少数是通过炎症性肠病(溃疡结肠炎和克罗恩)癌变的,一般也是发生在患病10年以后;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,叫做“De Novo癌”,就是直接从正常粘膜变成癌,不仅恶性程度高,而且进展快,体积很小时就可以出现转移及浸润,如果把前两种癌变的过程比作“马拉松”,那么它就是“100米短跑”,因此,一定提高警惕,临床上只有定期做肠镜检查,才能真正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,也是其确诊的“金标准”。
和谐医疗内镜中心即将开诊,敬请期待!
王琦主任建议,所有超过50岁的人都应该做一次结肠镜检查,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个体,长期便秘,腹泻,有排便习惯改变、不明原因腹痛、便血、消瘦的群体,应将筛查的年龄提前至40岁。如果发现息肉,及时行肠镜下息肉切除。术后定期复查肠镜,查看是否有息肉复发。复查的频率取决于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,越是容易癌变的越是要密切随访,不能掉以轻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