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要总结下耳鼻喉医生有哪些“说了无数遍,但患者就是不听的忠告”,那“不要总掏耳朵、不要经常抠鼻子挖鼻孔、不要长时间戴耳机……肯定高居榜单前列,这些很多人日常都在做却容易忽略的“小问题”,却是和谐医疗旱西关分部耳鼻喉科医生才若虹的“心头大事”。
才医生指出,耳鼻喉虽然看起来很小,却是我们身体防御病毒和细菌的第一道屏障,一旦受到侵害,会引发扁桃体发炎、耳鸣、眩晕等各种问题,深深地影响正常人的生活,所以她不断告诫患者改掉错误习惯,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些“小器官”中蕴含的重要知识,不让“小问题”变成“大麻烦”。
年纪轻轻咋就“聋了” 耳鼻喉检查不可小觑
“这项检查主要是了解您耳鼻喉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,以及是否有听力下降或其他相关疾病”,才医生头戴额镜,眼睛凑近患者的头部,对外耳道、鼓膜、鼻前庭、鼻中隔等逐一进行检查,边轻柔地操作边轻声细语地向王先生讲解。

王先生刚开始对这项检查并不太在乎,认为自己还年轻,耳聪鼻通喉润的,没什么可查的,就算有问题,觉得小小的器官也作不了大“妖”。结果在进行听力检查时,才医生发现他存在中高频听力损伤。通常本人刚开始意识不到自己有轻微的听力障碍,在安静状况下可以无障碍交流,但慢慢就会从听不清人说话,到听不到门铃声,再到处于餐厅、广场、商场、会议等嘈杂环境下,变得云里雾里,听不清楚周围的声音。“这头还没秃呢,咋就要聋了?”王先生感到难以置信。
才医生告诉王先生这是一个初步筛查,并建议他到医院做进一步的电测听、声导抗及头颅核磁检查,以排除耳部疾病、听神经瘤及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听力减退,并告诉他不要担心,通过治疗改善中耳内环境和传导功能,争取最大限度的恢复听力。
生活中的这些“小习惯” 竟然都是错的
才医生与王先生沟通得知,王先生有着长时间佩戴耳机、戴着耳机睡觉等习惯。才医生告诉王先生说,“上班下班一直在地铁和公交车上听音乐追剧,由于环境嘈杂,耳机音量又调得比较大。这个分贝数大了以后,超过60分贝,超过60分钟,会内导致内耳毛细胞数量减少、受损,让它在传播声音时反应迟钝,甚至不起作用,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伤,这种损伤是暂时的,也可能是永久的”,解释了原因后,才医生还提出了预防的建议。

“对于不能外放的情况,可以优先选择头戴式耳机,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入耳式耳塞。音量不可太大,一般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%,每听60分钟左右,就让耳朵休息一下”。此外,才医生还对日常生活中其他一些经常在做的坏习惯做出了提醒。
“不要图干净图舒服就频繁掏耳朵,我们耳内的耵聍,也就是俗称的‘耳屎’,其实是对耳朵起保护作用的,能抑菌和保护耳膜。我们的外耳道皮肤有自净功能,能‘自动’清理自己,在咀嚼、说话或走路时,就通过颞颌关节运动顺势把耳屎排出去了,所以不用管它。如果一直掏一直刺激,耵聍腺分泌的会更旺盛,掏耳朵的工具也会把外头这些杂菌、霉菌都带进去,一旦感染便会造成外耳道炎。再一个就是不要频繁挖鼻孔和用力擤鼻涕,频繁掏挖会造成鼻中隔黏膜糜烂、鼻出血等,用力擤鼻涕会导致耳内压力改变,鼻腔分泌物进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。”
才医生说的话,王先生都听到了心里去,“没想到才医生查得仔细,讲得也这么详细,在这样的‘诊室小讲堂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,这样‘不走过场、不敷衍’的耳鼻喉检查确实颠覆了以前的认知,对我的帮助很大,以后再也不能忽略耳鼻喉的检查了”,王先生对才医生的服务态度称赞不已,也更加认识到了耳鼻喉检查的重要性。
即使方寸之间 服务一点也不少
“光靠吃老本不行,我要求自己必须得跟上形势,因为医学方面的东西,更新的特别快,你差一步差一点,有一些诊断或是用药就跟不上。你像‘耳石症’,在过去,人们通常称之为‘良性位置性眩晕’,你要是不学习不更新,你就不知道耳石症现在怎样诊断。患者头晕耳鸣,感觉天旋地转,可能是耳石症,也可能是美尼尔氏病,症状很相似,关键的区别是发作的持续时间和性质。

在和谐医疗已经工作19年的才医生,至今没有收到过一例患者的差评,虽然过往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已足以应对如今的常规检查,但她仍在不断学习耳鼻喉领域的新知识、新疾病、新技术、新药物,了解到了许多广泛的跨专业知识。她把每一个患者都当成“第一个”去对待,高度关注。不仅给年轻人用充分的检查时间查清楚、讲明白,对活动不方便、听的不清楚,病也多一些的老人,会“特别关照”,把检查的时间延长一点,说话慢一点,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。
方寸之间显功力,细微之处见真章,19年的时间,才若虹医生严守着“小器官”里的大健康,在她的眼里,方寸之间更要把服务无限放大,把19年如一日“想尽办法感动客户”的匠心服务精神继续传承下去,让更多人重视耳鼻喉健康,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!